
張延毓
工作經歷
- 瑞迪廣告 – 企劃部副理
- 聲寶百利市 – 行銷企劃
- satana – 品牌行銷
- 今網智生活 – 行銷企劃管理師
- Hi家教 – 行銷組組長
- 大農精密科技 – 電商負責人
難以言喻是我的本名諧音
我從事行銷工作 10 幾年了,但回想起來,剛開始幾乎是懵懵懂懂的。不過巧妙的是,我在工作中所學到的觀念跟技能,都能在後續的工作中運用到,讓我在行銷領域打滾多年後,終於脫離瞎子摸象,稍稍看懂行銷的全貌。
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 Yahoo! 奇摩關鍵字廣告專員,不過那時候數位行銷還不算流行,關鍵字廣告也相對簡單,只要把關鍵字和文案上架,不太需要看數據優化,就能獲得不錯的成效,雖然那段時間沒有深入操作,但也建立了我對數位行銷的基本認知。
接著,中文系畢業的我進到廣告代理商擔任文案,那算是當時我最嚮往的工作,因為勉強跟我的科系扯上邊吧。不過實際工作並不需要寫優美的詞藻,但會要求創意表現,這樣也好,更符合我的期望了。
但我後來發現,靈感是會用完的,或有時候就是沒有靈感。當時舉辦公司內訓,講師跟我說有一招叫做「開門見山」,直白的把訊息講完,我還想說什麼爛招,但後來漸漸領悟,廣告的重點在傳遞和放大訊息。你沒有創意放大訊息,至少把重要資訊完整傳達吧,這樣就贏過很多人了。先試著用最少的文字傳達訊息,你才有空間加上創意,放大訊息。
後來我轉去電商產業擔任社群小編,寫習慣文案的我,對於這份工作駕輕就熟,還另外學習做圖。但現在回想起來,當時我沒有去思考更深一層,如何透過社群建立品牌形象,創造品牌價值。這也是現在的我(2025 年)認為經營社群最重要的核心。
話說回來,那時候 Facebook 還有廣告紅利,我在因緣際會下也接下這份工作,重回數位行銷的我,再次學習了 Meta Ads 、 Google Ads 、廣告聯播網、導購平台等數位媒體通路,加上操作電商品牌,整天與數據相處,腦袋也逐漸被打通。我開始習慣每件事情都去查數據,才明白早就該知道的道理,有數據,做事才有意義;沒有數據,就自己去創造出來,行銷就是要看著目標才能前進。從我開始這樣思考後,就發現要對事物分析,提出見解和行動方案,變得理所當然。
後來我有再經歷過其他工作,主要是品牌行銷和管理職,也有能力用更全觀的視角去看待整體行銷,我更加確定,雖然投廣告很有趣,也很有效,但帶來的效益有其上限,品牌終究要回歸到自身價值的累積,品牌跟廣告,就像是彼此的槓桿,不管誰撬動誰,兩者相輔相成。
研究品牌行銷和數位行銷,是我的工作,也是興趣,並促使我成立這個網站,紀錄我的行銷經驗與洞察。如果你也想經營品牌,或希望在數位行銷上有所突破的話,也歡迎與我聯繫!